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

2024-05-19 06:59

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

审核启动时会产生一个《审核计划》,随着首次会议的召开,会形成一个《首次会议纪要》;
审核过程中会编制各个部门的《内审检查表》,审核完成后形成《现场审核记录》;
审核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将开具《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并限期整改;
末次会议召开,形成《末次会议纪要》。
整个审核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

2. 简述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般程序。

GH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文件编号:GH-QP-014文件版本:A文件页数:第1页 共2页1、目的   确定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GB/T19001—2000标准以及ROHS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公司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和保持,为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内部审核。3、职责3.1 事业管理部负责制订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及内审记录的保存。3.2 管理者代表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批准审核计划与审核报告。3.3审核组负责制订并执行审核实施计划,提交审核报告,跟踪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3.4 受审核部门配合内部审核,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4、工作程序4.1 审核计划4.1.1 管理者代表于每年12月份制订下一年度《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b、受审核部门及审核时间。计划的制订必须考虑被审核区域与过程的现状与重要性及以前审核的结果,对各个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4.1.2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要时应管理者代表临时组织进行计划外的临时审核:    a、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大幅度变更;    b、发生重大顾客抱怨;    c、发生重大环境质量事故。4.2 审核准备4.2.1 在根据审核计划实施审核前,管理者代表首先指定审核组成员并任命一名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人员担任组长,所有审核组成员必须是接受过内审员培训并经管理者代表任命的内审员。4.2.2 在审核实施前5个工作日内,由审核组长召开一次审核小组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并制订《审核实施计划》,《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审核组长及审核组成员;c、受审核部门及责任人员;      d、审核日程安排。审核人员不应审核其自身工作。《审核实施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以书面形式下达到受审核部门,受审核部门接到计划后应及时将其通知到有关人员,并确定陪审人员和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对审核计划中某些内容有异议,需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审核组长并与审核组长协商解决。4.2.3 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GH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文件编号:GH-QP-014文件版本:A文件页数:第2页 共2页4.3 审核实施4.3.1 首次会议    审核开始时,审核组组长可以视情况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向受审核部门简要地说明本次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并确定配合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首次会议可予简化。4.3.2 文件审核    现场审核前,审核员首先须审核受审核部门的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技术性文件等体系文件的充分性与符合性是否满足GB/T19001—2000标准的要求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并记录文件审核的结果。4.3.3 现场审核审核员参照事先编制的《内部审核检查表》中的具体内容采用面谈、查阅文件、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但审核员的检查不应局限于审核检查表中的内容。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负责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评审审核观察结果,按照所依据的标准、体系文件等相应条款的要求确认不符合项,罗列《不合格项分布表》,呈管理代表审核确认,且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于相关部门,并由部门主管签字确认。4.3.4 末次会议现场审核结束时,审核组须同公司高层管理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末次会议,审核组应向公司高层管理者说明审核观察结果,并就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出审核组的结论。4.3.5 纠正措施的实施与跟踪    相关部门接到不符合报告后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予以实施,审核员负责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并评估效果。4.4 审核报告内审后3个工作日内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呈总经理并发至相关部门,并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内审相关记录由管理部负责保存。5、相关文件5.1《管理评审程序》           6、附录6.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6.2《内部审核检查表》        6.3《内部审核报告》6.4 《纠正预防措施单》    6.5《审核实施计划》6.6《不合格项分布表》修 改说 明序号修订内容生效日期版本修订人修订日期1     2     3

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

审核启动时会产生一个《审核计划》,随着首次会议的召开,会形成一个《首次会议纪要》;
审核过程中会编制各个部门的《内审检查表》,审核完成后形成《现场审核记录》;
审核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将开具《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并限期整改;
末次会议召开,形成《末次会议纪要》。
整个审核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

4. 内部审核应记录的内容包括

内部审核应记录的内容包括如下:
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真实性和公允性证明。
2、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以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这里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序和途径为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其中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应为重中之重。
4、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

5、开展明晰产权的审计。审计明晰其产权归属,避免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或其他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
6、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对经营、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审计工作。

5.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应包括什么内容,以及与审核有关的注意事项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综合分析判断审核发现,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并对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方面作出结论,由组长编制审核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批准。【摘要】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应包括什么内容,以及与审核有关的注意事项【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综合分析判断审核发现,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并对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方面作出结论,由组长编制审核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回答】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动一下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哦~【回答】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应包括什么内容,以及与审核有关的注意事项

6. 简述内部审核流程

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审核类别,审核的组织,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审核计划,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审核的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
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如确定审核重点、制定审核计划、组织审核资源、记录审核结果、建立与跟踪纠正措施实施结果。

扩展资料:
ISO9001内审技巧:
1、要善于提问。审核完全可以将同一问题问不同人员,然后探讨答案不一致的原因。
2、要善于倾听。ISO9000内审员要注意认真听取被访者的回答,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3、要善于观察。内审员要仔细观察现场环境、设备、产品和标记,查看有关记录。对现场发现要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审核证据。审核证据是指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他手段所获得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
4、要做好记录。内审员应确保审核证据的可追溯性,为此必须详细地进行记录,所做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实描述、凭证材料、涉及的文件、各种标识。
5、要善于联想和追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善于比较,追溯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对同一问题的信息,从差别中判断体系运行状况,必须善于追踪记录与文件,记录与状况的符合情况,并作出结论。
6、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审核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审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SO内审员

7. 内部质量审核的依据、目的是什么

【内部质量审核的依据】依据是某一质量体系标准(一般是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质量体系。
【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是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有效地运行。

内部质量审核的依据、目的是什么

8. 简述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目的以及基本程序

内部审核的目的:

  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组织计划的安排,确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正确、有效实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项要求是否有助于达成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适时发掘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为组织被审核部门/人员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以确保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内部审核基本程序:
①审核的启动;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
②文件评审的实施;评审相关体系文件,包括记录;确定其针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③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工作分配;准备工作文件。
④现场审核活动的实施;首次会议;审核中的沟通;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末次会议。
⑤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发放;编制;批准和发放。
⑥审核的完成。(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